欢迎来到湖南中科弘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网站!
技术文章
首页 >>> 技术文章 >>> 玉米赤霉烯酮在实际应用中有哪些作用?

玉米赤霉烯酮在实际应用中有哪些作用?

   玉米赤霉烯酮又称F-2毒素,它首先从有赤霉病的玉米中分离得到。其产毒菌主要是Fusarium的菌侏,如F.graminearum和F.tricinctum、Fusarium culmorum、Fusarium equiseti、Fusarium sernitectum、Fusarium solani等菌种。镰孢菌属种在玉米繁殖一般需要22%~25%的湿度。
  
  玉米赤霉烯酮的作用:
  1、对植物生长的调控作用:
  玉米赤霉烯酮不但可以由霉菌产生,而且在许多高等植物体内也存在,并且是做为植物体内的一种激素来调控植物的生长。例如小麦、大豆、棉花等植物,在开花的时候玉米赤霉烯酮达到峰值。在不断的研究当中表明:玉米赤霉烯酮的作用与作物光期诱导作用是十分密切的。例如在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达到高峰后移栽的长田诱导下的冬小麦都能正常抽穗,在峰值出现前移栽的冬小麦终则不能开花。通过傅永福、孟繁静的研究表明,外源性的玉米赤霉烯酮可部分代替冬小麦成花所需的日照条件,同时玉米赤霉烯酮还可加速烟草花芽和冬小麦穗的发育。这些都为我们利用玉米赤霉烯酮来调控作物的成长提供了途径。
  
  2、在植物育种方面的利用:
  长期以来,农作物的育种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一项重要手段。现在利用玉米赤霉烯酮可以提高玉米幼苗的抗旱和抗寒的能力。经过玉米赤霉烯酮浸种的玉米其幼苗在干旱条件下水分下降缓慢,相对导电率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高,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升高。同时利用浸种的方法也可以得到抗寒能力较强的玉米幼苗,并且研究认为0.lmg/L玉米赤霉烯酮溶液浸种的效果较好。在不断的研究和开发当中,更多的农作物通过玉米赤霉烯酮的作用而产生了育种的优势方向。
  
  3、玉米赤霉烯酮在植物当中,特别是在植物开花前后含量较高,而且玉米赤霉烯酮有一定的残留性,因此,在用作反刍动物的青贮饲料时值得注意。虽然玉米赤霉烯酮在植物当中的Zui高含量对于动物来说也不算高,但反刍动物的采食量较大,过多的蓄积也会对动物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应避免在植物花期前后作为青贮的原料或直接饲喂动物。

版权所有 湖南中科弘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